作者:凯发k8官方 阅读量: 发布时间:2025-03-05 06:09:57
黄浦江是长江最后一个支流,也是中国经济动脉末梢最具生命力、最具传导性的河流。它与苏州河一道,被称为上海的母亲河。无论工业锈带还是生活秀带,滨江大道沿线的厚重的㊣历史建筑,千姿百景,是这座城市㊣的地标,是上海人必读的历史。
徐浦大桥,望文生义是徐汇与浦东的越江大桥。它本身没啥历史,倒是与非常接近的上海合成洗涤剂厂,算是有说法的沿江大厂。用文字还原历史,这段档案把徐汇滨江的第一个主角请出来——上海合㊣成洗涤剂厂。龙吴路1900号的它,基本上无限接近徐浦大桥。生活在上海人记忆㊣里的“白猫清洁剂”“白猫洗衣粉”“皂牌洗衣粉”,都出自✅㊣它这里。
徐汇滨江一角。图中右侧是北票码头,左侧则是龙华港。龙华港上双层机动车人行分离桥,算是分辨这图片久远与否的一个佐证。
北票码㊣头。在徐汇滨江装载煤炭还有客运功能,算当时上海独一份。沿江的那些塔吊,依旧保留下来——目前漫步徐汇滨江,西岸龙艺术馆这里就是它的所在。
江南造船厂全景图过于庞大,想象一下李鸿章时代✅开始的这个大企业。卢浦大桥不到一点点,紧挨着的感觉,现在的路人能辨识吗?
南市区发电厂,168米高的烟囱,上世纪八十年代建造。它与杨浦发电厂两个180米高的遗㊣址烟囱南北对应(杨树浦电厂早期是108米)。黄浦滨江的著名地标里,这座工业性质的地标,目前以“温度计”的视觉感而存在。
卢浦大桥——距吴淞口35公里。黄浦江水道全长113公里,这是35公里路标,它距离杨㊣浦大桥有15公里。
南浦大桥——距离吴淞口31公里。距离杨浦大桥10公里!静待有缘,春节徒步里有人会在这里空当接龙。
滨江大道中,十六铺码头的故事太多太多。如果硬联想,倒是有一个人挺有代表性,杜月笙。开始在十六铺码头水果摊做小工的杜月笙,后来成为上海风云人物,一江一河都留下他的痕迹,如果有机会走走苏州河,那一串串仓库里,准保有他的印记。
洋泾浜和信号台。延安路填充了洋泾浜。这个方位看图中的信号台,与平移后的现在比对,还是有距离的。
近代建筑终于在这里演变成我们都熟悉的模样,亚细亚大楼现在叫久事大厦,时常有艺术展览于此,71路公交车起点站就在它边上。
中山东一路9号。原来是旗昌洋行北楼㊣(右侧建筑)的花园,后来造了目前的大楼——招商局轮船大楼。
中山东一路12号原汇丰银行,由三幢建筑合并而成,所占✅地块是10,11,12。合为现在的一幢建筑。
中山东一路13号,最早的江海关建筑——第一幢海关大楼(尚不能称为大楼),始建于1846年,建筑风格呈现庙宇式,1857年被毁后按大体原样重建,位置就在今天的中山东一路靠近汉口路口。
1891年,因原位于汉口路外滩的庙宇式海关办公用房破败不堪,由上海道台聂缉筹款,英国设计师设计,在现在的上海中山东一路13号处建成了哥特式的红砖建筑作为新㊣关署,也就是第二幢海关大楼。于1893年竣工,教堂式大楼一直使用到1925年。大楼包括33米高的钟楼,屋顶安装有㊣大钟和避雷针。大楼建成后,成为了外滩当年的标志性建筑。
1925年,中国海关又耗资450万两白银,在原址建造海关大楼,江海关大厦,为中国国内最早的海关大楼,就是今天外滩的标志性建筑海关钟楼,也就是第三幢海关大楼!最为著名的就是顶部的钟楼。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✅筑,海关钟楼以其79米的高度为亚洲第一、世界第三,仅次于英国伦敦钟楼和俄罗斯莫斯科钟楼。
中山东一路15号,早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,大门前的铜雕塑。现已经没有了踪迹。解放前曾是中央银行。现在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,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风格建筑。
中山东一路17号,字林西报社,是沪上早期极其有名的媒体。这是一张非常有地标意义的图片,外滩街道交叉口,那座铜像很瞩㊣目,他是执掌中国海关多年的㊣洋人赫德。后来这座铜像搬到了海关大楼对面。
中山东一路18号,原麦加利银行,被三明治一样夹在中间,右侧就是赫赫有名的汇中饭店(和平饭店南楼)。
中山东一路19号,最具现代辨识度的汇中饭店——外滩街道面前而过,铜人雕㊣像矗立,它就是英国人巴夏礼。正面的外㊣滩,画面外的黄浦江,仅仅是栅栏划分开。谁能想到1907年它的兴建,成为沪上旅店竞争的开始呢?
中山东一路㊣20号,也叫南京东路20号,沙逊大厦——和平饭店南楼。同样的地标还是那个巴夏礼铜像。南京东路轮渡码头,因铜人得名“铜人码头”。该雕像被日本人拆除,基座曾流落在外滩公园,沧桑后话了
寺庙英文。
而后,中国银行入驻。这座外滩唯一中国风格的花岗岩大楼,设计者是陆谦授,上海滩民国时代所有的中国银行建筑,都出自他之手。
中山东一路29号,原利生银行,后来的东方汇理银行大楼。注意,是红色箭头所指。图中右侧的两栋建筑,成为后来半岛酒店。
中山东一路33号,英国领事馆。曾经在初建不久遭遇过火灾,后来又修缮重建。地处苏州河与黄浦江交汇的夹角处,水路交汇的地标。
黄浦路15号,浦江饭店。外滩重要地标,号称上海滩最早的旅店,曾有1846年建址之说(当时在外滩沿线,规模不大)。外白渡桥建成后,受到汇中饭店新崛起的刺激,而在虹口地界上建造的高档饭店。
外滩角度远眺,隔江沿岸顺次排开,左侧的木桥,右侧一群建筑里红箭头所标注,列强使馆✅区。此时俄罗斯领事馆还没有建立。
外滩公园一侧看黄浦路。图中右侧两幢建筑是德国领事馆,左侧建筑是俄罗斯领事馆,它后面露头的是礼查饭店“ASTOR HOTEL”。尖耸的是德国教堂。
虹口区以虹口港得名。东大名路桥(俗称外㊣虹桥),虹口港最著名的㊣桥,北外滩沿线码头的主干道是东大名路,它的历史㊣与杨树浦路一样,都是上海城市重要见证。
民国八年,邓公从这里旅欧。 “大江歌罢掉头东,邃密群科济世穷。面壁十年图破壁,难酬蹈海亦英雄”。
公✅平路码头,这里红色的故事依旧。虹口公平路聂耳居住,杨浦荆州路“风云儿女”电影拍摄,黄浦北京路黄浦剧院“义勇军进行曲”唱响。
浦东角度,隔江看渔人码头。浦西当时在杨树浦一线有众多工厂,这是祥德路江浦路杨树浦路靠近江边的场景。
杨树浦路800号。杨树浦水厂正㊣门。浓郁✅英式风格建筑。曾经的烟囱是杨浦水厂著名地标。这条宽敞的杨树浦路让人挺感触,似乎现在都没这么亮堂。
沿江的蓄水池,劳动的工人,厂房与烟囱还有园林一样的格局布景,杨树浦水厂成为伴随这座城市共同成长、生命里依旧旺盛的建筑实证。
在秦皇岛码头东几百米,后来的上海船厂浦西厂区。这建筑㊣还在,杨树浦路上英商老公茂纱✅厂和德商瑞瑢船厂(今杨树浦路640号)1930s——它与下图的地标是同一地理位置。船厂正门在杨树浦路上。
这里多年前是黄浦江滨江大道最东段。后来杨浦沿江工业遗址继续东拓,又多出来3公里——从此一路东行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。
百年杨浦绝非浪得虚名。上海工业发轫地,上海产业工人聚集地,上海红色工运根据地。杨浦滨江见证着历史。